以太付在中国合法吗?监管红线明确非法边界

“以太付在中国合法吗?”这一问题有着清晰的监管答案——作为典型的虚拟货币,以太付在中国境内的所有相关经营与交易活动均属非法,其不具备合法货币地位,参与其中将面临多重风险。202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再次强调,2017年以来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的政策仍完全有效,打击相关非法活动的态度从未松动。

监管层对以太付的定性有着明确法律依据。根据央行等多部门规定,以太付这类非货币当局发行、依赖加密技术的虚拟资产,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流通使用。无论是以太付与人民币的兑换交易,还是为其提供交易平台、中介服务等行为,都违反了金融管理秩序,属于严格禁止的非法金融活动。

从实际风险来看,以太付交易不仅违法还暗藏巨大隐患。央行指出,虚拟货币交易极易引发洗钱、违规跨境转移资金等问题,放大金融监管漏洞。实践中,已有多地出现利用以太付进行诈骗的案例,不法分子借“去中心化”“高收益”等噱头诱骗投资者入场,最终导致参与者资金损失。即便境外交易所宣称可提供服务,向我国境内居民开放交易也属非法。

需要特别明确的是,我国法律已清晰界定虚拟货币交易的后果——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由此产生的损失需由参与者自行承担。以太付所谓的“投资价值”,本质上是缺乏实际支撑的市场炒作。面对各类以太付相关的宣传推广,投资者应保持清醒,坚决远离所有交易活动。认清其非法属性,坚守合法金融渠道,才是守护自身财产与法律安全的唯一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