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以来,Ripple 在监管诉讼、机构合作领域频传 “利好”,从 SEC 撤诉到与多国金融巨头达成合作,境外市场将其解读为 “合规化里程碑”。但这些所谓的 Ripple 最新消息,对我国境内用户而言绝非投资信号,反而成为诈骗分子精准收割的工具,暗藏着触碰法律红线的致命风险。
Ripple 最新的核心进展集中在监管破局与生态扩张。2025 年 3 月,美国 SEC 正式放弃对 Ripple 长达四年半的诉讼,这场围绕 XRP 是否属证券的拉锯战终以 Ripple 支付 1.25 亿美元罚款告终。这一判决确立了 “场景切割” 原则,公开市场的 XRP 交易被豁免证券监管,直接推动其价格上涨 10% 至 2.49 美元。在此基础上,Ripple 加速全球布局:3 月成为首个获迪拜金融服务管理局许可的区块链支付提供商;9 月密集达成重磅合作 —— 与星展银行、富兰克林邓普顿联手推出代币化基金交易服务,RLUSD 稳定币成为贝莱德、VanEck 基金的股份兑换通道,还与西班牙 BBVA 银行合作拓展数字资产托管业务。此外,巴西 Braza Group 在 XRP Ledger 上推出挂钩雷亚尔的稳定币 BBRL,进一步扩大其跨境支付生态。
然而,境外的 “合规突破” 在境内完全不具备参考价值,反而催生了新型诈骗陷阱。骗子精准利用 Ripple 的利好消息,通过社交平台推送 “XRP 合规落地,抢占国内首发名额” 等虚假宣传,伪造与星展银行、贝莱德的合作协议截图,诱导用户下载非法交易 APP 入金。更隐蔽的套路是 “监管解冻骗局”—— 冒充 Ripple 中国区客服,以 “SEC 撤诉后解锁境内账户” 为由,要求用户缴纳 “合规保证金” 或通过钓鱼链接绑定银行卡,仅 2025 年三季度就有多地用户曝出此类损失超 30 万元。这些骗局将境外合规进展曲解为境内开放信号,实则是针对追涨心理的精准收割。
必须明确的是,我国对虚拟货币的监管红线从未因 Ripple 的境外动态松动。924 通知早已明确虚拟货币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Ripple 的境外合作与合规牌照均无法改变 XRP 在境内的非法属性。境内用户参与交易需通过非法 “U 商” 兑换代币、借助境外平台操作,资金链路极易与洗钱犯罪关联。2025 年警方通报显示,某团伙利用 XRP 转移涉诈资金,4 名参与交易的普通用户因 “资金涉险” 被追究刑责。即便避开诈骗,境外平台的跑路风险同样致命,2025 年已有 2 家为境内用户提供 XRP 交易的平台卷款失联,用户维权无门。
Ripple 的最新消息勾勒出境外加密市场的监管博弈,但这与境内用户的合规需求毫无关联。对我国居民而言,这些 “利好” 不过是非法陷阱的伪装,认清虚拟货币交易的违法本质,远离所有相关消息与交易渠道,才是守护资产与自由的唯一选择。